当前位置:免费文档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完整文档)

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完整文档)

发表时间:2023-07-02 16:3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完整文档)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篇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尚志市三陽學校 和發財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尚志市三陽學校 和發財

上課開始,我準備了三個能敲出聲音的物體,木盒、老師喝水的茶杯和一個小鼓。老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老師用細棍棒敲擊其中任意一個,看誰能分辨出來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學生:情緒高昂,在覺得物理課好玩的同時,也小看這樣的遊戲!實踐證明,學生的判別能力是過關的。老師問:聲音是用什麼器官來感知呢?學生答:耳朵嘛!

很簡單的道具,很普通的聲音,最基本的問題,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效果明顯,導入課有品質!

教學進入第二個環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老師:請同學們將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頭上,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你有什麼感覺?學生答:有振動感覺。老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鼓面上小紙屑的振動,發現鼓面振動時,紙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歸納,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老師問:我們還能做哪些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學生思考,學生答:手指彈動琴弦會發聲,琴弦在振動;
冬天的電線,狂風吹過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電線在振動(老師: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真棒!觀察仔細!老師為你驕傲。)......。老師:老師還補充幾個實驗,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
二胡拉動發聲。但老師再做一個實驗,你們看這是怎麼回事。老師用手觸擊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立即停止,這說明了什麼?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於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隨之停止!

教學的第三個片段,聲音是怎麼傳到我們耳朵的呢?用“聲音傳播演示儀”演示聲音的傳播。演示:(1)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2)聲音能在水中傳播。關於固體傳聲,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動手實驗:同位同學,一位敲擊桌面,另一位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聽聲音。在做這個實驗時,調皮的學生熱情高,他們忙於熱鬧,使勁敲擊桌面。但動手實驗起到了調動差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說明物理教學,需要盡可能地創造物理教學情景,面向全體學生。做此實驗值得注意:抑制學生情緒,保持教室安靜,不能誤把空氣傳來的聲音,當作桌面傳來的聲音。實驗需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接著老師拿一個事先做好的“土電話”,(兩個一次性紙杯和一根棉線製成的“土電話”),介紹“土電話”的使用,老師問:誰想上來試一試?。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效果不難預測。就此鼓勵學生自製“土電話”。在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教學中!一般情況下,老師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理這個結論(我也是這樣做的)。由此聯想,太空中宇航員在艙外的對話途徑:利用電子通信設備;
用亞語;
寫字對話等。艙內有空氣,宇航員可以直接對話。

教學的第四個片段,也可稱為教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片段。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查看課本提供的速度資料,比較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於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其次,介紹信息窗,《天壇回音壁》。本環節主要是通過資訊窗中的資訊激發學生對聲學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對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聲學水準的贊許和敬佩,引領學生認真學習物理學,樹立科學學習文化知識的思想。

反思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

反思之一: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罎罎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
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傴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作為希望學生喜歡上物理課的老師,何樂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並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繫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紀律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感覺聲帶振動,請他們說:“請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之類的話;
介紹小河流水潺潺,問:河水要是被污染了,還有這個心境嗎?

反思之四: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用手按住振動的鼓面,聲音立即停止,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傳播演示儀”的抽氣效果不太好,結論幾乎是教師口說和引導出來的。可以改為其他實驗方式。如:用注射器對密閉的試管抽氣,聽音樂晶片的聲音變化。

通過這節課教學實錄,使筆者感覺到: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並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準、情境設置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

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篇二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障碍与对策

----初中英语口语测试有感

武平三中陈旭东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说的教学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初中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而从课堂组织形式、采取措施、评价及测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重要性障碍对策

一、引言

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国近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 随着教改的深入,说的教学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200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英语)》规定: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学科口语测试占英语考试总分的10%。龙岩市教育局也组织制定了《龙岩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学科口语测试操作办法》,确定了我市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学科口语测试的题型与评价指标。

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生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从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情况来看,他们的口语水平与我市的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学科口语测试的评价指标差距较远。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改进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影响初中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障碍

目前初中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1.语言障碍

语言是思维的轨迹,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较大,会在语音、语调、语速、语群分隔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他们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同,文化必然不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单靠语法和词汇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理解上的障碍经常是由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缺乏了解所造成的。因此,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及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不少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听说方面会表现出理解偏差或是言不达意的情况。

3.心理障碍

对许多学生来说,说英语的潜在困难是心理障碍。不少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英语讲得不流利、不准确会遭到同学、老师的耻笑,有损面子。因而不愿意、不敢开口用英语说话。由于他们害怕“失败”、唯恐“现丑”、丢不起“面子”,导致本来能听懂的也听不懂了,本来想开口的也不敢说了,甚至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种惧怕的心理限制了他们口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要学好英语,最基本的就是要动口,最初是开口读,跟老师、磁带读。然后要逐渐转变为自己开口说。如何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省时而又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听力口语相结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语言是有声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听和说的积累。”听力与口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种基本技能——听是接收和理解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因此,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听力材料,为口语练习积累素材。把听力与口语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输入的材料消化并转化为有效的输出,要比单纯地进行口语技能训练更能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坚持用英语教学,通过口头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口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掌握单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语调,听力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

没有足够多的听力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教学。

2、灵活教学,多种形式强化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采用新颖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设计大量的、高密度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一是模仿、表演的形式。学生喜欢模仿,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更加喜欢模仿,许多学生就很喜欢模仿录音中的人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等语音教具系统,增加语言输入的类型和数量。在听的同时可采取跟读或模仿的方法,先让他们跟着录音磁带读,他们能读得有声有色;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模仿和练习,再让他们表演,表演的方法可以是单纯的会话表演,也可准备或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把讲台当作学生表演小话剧的舞台。部分学生也能表演得很好,课堂气氛就很活跃,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劲头就会很足。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听,一举两得,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口语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二是背诵、复述的形式。不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积累,要想说英语是不可能的。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材料朗读背诵,在教学一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故事。让学生复述,他们首先要记好课文的内容,然后是熟悉课文里的一些词组、句子,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允许学生前一天进行适当准备。因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密切相联的,甚至允许事先写出提纲来。

三是游戏、竞赛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口语训练的竞赛活动、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分小组的传话竞赛,第一个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传下去一直到最后一名学生,比比看哪一组做得快和准确率如何,让学生在忘我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口语。

四是造句、看图说话的形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词组和句型时,在给出典型的例句后,应多多鼓励学生造句。同学们只要将例句看懂了都会非常乐意争先恐后地造句。有的句子甚至出乎意料的精彩。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很轻松有效地学会了新词组、新句型,而且还为口语能力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设计卡

片、图画和描述信息等任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评价激励学生,巩固口语教学效果

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期待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交际环境。由于一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爱面子,讲英语时信心不足,怕出错,怕被人笑话,免不了会有些紧张、害怕、害羞。这些学生开始说英语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每当学生能正确地说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多用 good!very good!good job!well done!等激励性的词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

4、定期进行英语口语小测评,为中考口语测试多练兵

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不仅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教师可视情况而定每学期一至两次,坚持对学生进行围绕问候、告别、感谢、应答、道歉、打电话、意愿、问路等功能的情景反应,朗读,背诵,看图说话的测试。通过测试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当时考室的情况及时与测试教师进行必要的打招呼、请求开始、询问、以及与测试教师告别等交际活动,并在叙述中能使用一些较常见的表达自我观念或自我修正的语言,做到语态大方、语调自然、语速适中、声音洪亮、富有表情。

四、结束语

大家知道,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一次次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得到提高的。学生的口语能力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效的口语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只要英语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我相信通过有序、高效地口语教学,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突破的。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9.[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9.[3]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学科口语测试操作办法,2008.

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篇三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研究

社旗县城郊一中 高冰 2016.10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物理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物理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物理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物理。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篇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
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
用亚语;
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

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
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
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自我点评: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声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固体等物质中传播。探究完声的传播形式、声的介质以后,讨论了声传播有多快。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声的产生原因、传播形式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等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篇五

初中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傅彦

摘要: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除教材分析外,还要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物理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思维特点

教学对策

思维定势

发散思维

初中物理比其它学科难学,这是学生的普遍反映,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跟很多老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太多放在教材本身的分析上,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的分析缺乏足够的重视有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很多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研究,从而对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为普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科学地研究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与作用,以充分在利用其积极因素,并有法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对物理教学起到更大的正向迁移作用。物理基本概念是物理学的细胞,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精髓,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主动地获得基本概念和规律,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众所周知物理概念的建立大多是以表象为中介的,而在表象形成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影响。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普遍的本质特征的,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生活中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对思维过程起到了障碍作用。因为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物理概念,无疑地,学生形成的这些物理“概念”大多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与物理概念的科学性是矛盾的,但他们潜意识里还对这些所谓的“概念”还有强烈的心理倾向,甚至心理固执。肯定地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阻碍了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例如热量这一个物理概念,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前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热量”是“物理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又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发现了“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不是一个状态量,只能说物体在热传递中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含有(具有)或物体的热量。他们也知道这样说就将“热量”和“内能”这两个概念混淆了,但碰到相关习题仍然犯上述的错误,其固执程度甚至使老师生气,也很大成绩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后续物理的学习。另外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对物理学习的障碍作用还表现在学习新概念和新规律时,对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相似而不同时,往往以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或取代新概念和新规律。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滑轮组及机械效率后,由最初的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有用阻力是物体重,有用功是w有用=gh,过渡到滑轮组水平使用拉动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有用阻力是水平面时物体的摩擦力f,有用功是w有用=fs物,而物体重是用不着的条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和理解这种变化,有的甚至干脆不变,尤其严重的是滑轮组各种方法使用时不去区分物体移动距离(速度)和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速度)间的关系,时常出现错误。还有思维定势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倾向,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障碍,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且往往越努力,错误的偏差越大。例如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电阻”概念后,始终认为只有将导体接入电路后,有了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才有电阻,导体有无电阻跟有无电流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遇到上述情况时,应尽可能使思维定势的下面作用放大,而减弱或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只与导体本身的四因素(材料、长度、横载面积,温度)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同时配合习题训练及时更正学生正在产生或已经产生的负值的思维定势,而用正值的思维定势取代之。一旦扭转过来就会在学生的思维链条中解开一个扣,进而又会使一些相关的扣一一解开,避免学生钻入思维的“死角”。

总之,教师为克服这种思维定势的负值影响,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引用和建立。一方面在基本概念形成时,应通过大量实例和演示实验将一类事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启迪学生挖掘其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概念。应使学生认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绝不能在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产生“盲点”,在辨析概念时应注意暴露概念中的诸多干扰因素,使学生在排除干扰因素的过程中,提高概念的清晰度,从而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应在物理概念的探索过程和推导过程上大加注意,应将科学的物理思维程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切忌从口头上灌输给学生并让其死记结论,应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让学生明白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再者对于相近知识应注意揭示它们间的共性和个性,可有意设置“误区”,让学生上当,再引导学生辨析,清除学生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掌握住物理概念的本质。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物理对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小学的科学、初中台阶大了点,一部分同学不适应,认为物理难学,这可以理解。小学科学中的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教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浅显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了解为主;
初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2、利用物理学发展史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情

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层出不穷,科学家成长的历程不尽相同,这正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切入口。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
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
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
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1通过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时,可在装满水的密闭瓶上插入一细小导管,在用力挤压瓶子时,发现细小导管中的液柱在上升,若是不够明显还可以在导管中滴入红色墨水,通过观察液柱让学生确信形变的存在。接着可以把两个有底座的镜子放在桌面上,让一束光从两个镜子间反射到墙面上,然后请学生上来用力压桌面,观察光束在墙面上的移动,使他们感觉到桌面形变的存在,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激发学生兴趣实验:“水不善于导热”的现象时,在装满水的圆底烧瓶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在高中阶段学习)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学习“大气压”时,可以用饮料瓶装满水用中间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口朝下,发现水不会流出,然后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吸玻璃管的一端,发现水依旧不会被吸出出,从而引入课题:大气压。再如在学习大气压的应用时,可用玻璃杯做“覆杯实验”实验,将玻璃杯里注满水,然后用硬纸板盖住,按照常规认识,当玻璃杯倒立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流出。接着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不流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大气压的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3.4把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惯性时,可以让学生想像坐公共汽车时的情景,在汽车启动和突然刹车时身体的倾倒方向,可以利用电影《铁道游击队》里跳下火车的例子,思考为什么要向前跳?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很长时间后,有些学生可能还对这个例子印象深刻。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定向诱导,做好师生的互动

物理学习基点在于观察,理解是从观察开始的,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则他就能在日常观察,课堂上看演示,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并通过比较、分类、对比想象、推理等各种方式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接受和理解的境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应是情感交往。师生平等交往共同探讨教学,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态下不知不觉地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老师可以先展示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提出问题。思考一下:两个学生对面蹲马步击掌,哪个学生向后退?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可以让大家来实际操作一下,来证明观点是否正确?这可以使学生在下边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解惑过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5、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课前的准备要充分。培养学生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课前教师应精心设置相关内容,将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查找最适当的例题,并标明教学目标在课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准备学习起来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动力。

其次,要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连接点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钻研课本的能力,鼓励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多练、多总结,养成一题多解、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再次,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值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其实,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特点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仅凭直觉。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三是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总之,学习物理有困难也有乐趣,要想把物理这门学科学好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耐心钻研教材、细致的构设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兴趣投入、毅力坚持与正确的学习方法相结合,一定能使学物理难这一困扰大多数初中学生的问题得到改善,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物理的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物理水平,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李新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关文信 科技出版社 2003 年

推荐访问:困境 对策 探讨 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 最新中学物理教学困境与对策探讨(五篇)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免费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