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3年情景教学心得体会11篇【优秀范文】

2023年情景教学心得体会11篇【优秀范文】

发表时间:2023-07-14 0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早教老师工作能力1、为了提高早教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及工作能力,了解2至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本学期重点学习《宝宝心语》一书,从宝宝的内心、身心发展特点、人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景教学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11篇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早教老师工作能力

1、为了提高早教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及工作能力,了解2至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本学期重点学习《宝宝心语》一书,从宝宝的内心、身心发展特点、人际关系表现、心智、性格以及教养难题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宝宝心理,丰富早教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更好地指导社区家长做好科学育儿。

2、积极参加市、区教委、计生等机构组织的早教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持证上岗,更好地胜任早教工作。

二、规范整理过程性资料,迎接区督导

1、继续修订和完善早教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早教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形成良性工作机制。

2、整理早教活动的各种过程性记录,做到规范、全面,迎接区督导工作。

三、深入社区及家庭,做好调研工作

三月份,早教组将深入新家园社区进行调研,了解0至3岁婴幼儿的育儿需求,除了开展问卷调查之外,重点走进5个家庭,了解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结构、婴幼儿教养情况、家长对婴幼儿早教的需求等,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适宜的早教指导和服务计划,使早教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同时开学初向社区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育儿需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及建议,使早教指导工作更加有效。

四、通过多种活动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理念

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模式,形成多样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早期教育服务,科学指导家长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职责,本学期,我们将根据社区家长不同的育儿需求,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指导与服务,促进家长科学育儿理念提升。

(一)早教沙龙:

依据问卷调查,以小组“互动式”研讨方式,邀请社区家长来园与老师共研育儿方法及策略,针对幼儿易发生的认知、情感、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发掘深层次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家长最实际的帮助。

四月份:透视宝宝社交及习惯中隐藏的心理障碍。

五月份:揭示宝宝性格及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

(二)亲子体验:

根据季节、节日开展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亲子游戏活动,突出个性化指导,为家庭育儿更加科学,促进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搭建平台。

四月份:结合春季开展亲子种植活动。

五月份:结合“母亲节”开展亲子制作活动。

六月份:结合“六一”开展大型游园活动。

(三)专题讲座:

本学期发挥早教志愿者的自身优势,为社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

三月份:让国学伴随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浅谈传统文化中的蒙学教育》

新的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社区0至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指导与服务,更好地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职能作用而努力!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2篇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创设情境是让学生活起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法之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方位的,如音乐渲染法、录像幻灯法、观察法、语言描述法、图画法、表演法等,下面是就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旦引发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学得更加主动、有效。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就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是件望而却步的事,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如何让教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呢?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自由快乐地写作文。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的积极心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很好地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理于情,寓学于乐,润物细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情景的感受,而且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3篇

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内容中的情感,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近年来的探索与积累谈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配合教学手段而设计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需要。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面对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摒弃了一些教学以外的不必要的东西,对学生而言,目标明确,思维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由此,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我们上好课的一种手段,其出发点是营造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氛围,其效果应该是贴切、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牵强的。

二、巧设疑难,激发热情

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的提问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其实,学生之所以对老师的提问不屑一顾,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提问缺乏趣味,学生感到厌倦,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主动举手回答。“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
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
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三、基于生活,学以致用

余文森教授在论述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时这样写道:“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要借助于在生活中认识。

四、借题发挥,启而有发

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有情有趣,耐人寻味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文结合、角色扮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出有情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4篇

就我国来看,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英语上的听说读写都使小学生对其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而如何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所有教学者共同探究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说教,学生采取听讲的模式便可,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现今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情景法为主,每堂课都会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改变其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一、情景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情景教学是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来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英语的情景教学法,应强调口语领先,重视培养语感,在学习中不再是只注重语言、语法知识的传授。

二、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主要特征

因为小学生的听觉较灵敏,较善于模仿,其思维活跃,富于想象,活泼好动。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较难集中。正因为这样,情景教学法就是基于以上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让英语课堂能使小学生更容易、更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灵活运用方法是对小学生教学方法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三、在小学生的课堂上怎样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一)直观手段,巧设情景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形象能迅速感知,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根据以上总结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应呈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展现出较鲜明、更具体的形象,这样便能缩短学生对其的感知时间,激发他们对学习认知的兴趣,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较实际的东西,如图片、较直观的实物、简笔画等都可以将其设立在情景中。英语的学习应在生活中让他们无时无刻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更注重听说,这样便能联系他们的听力以及口语,跳出死板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语言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多媒体设备的教学能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形象刺激,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更好地学习,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让英语变得更加贴近生活。看完短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大力度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三)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根据实际经验得知,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方法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游戏就成为教师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带学生一起去动物园,回来在课堂上便能教他们动物的单词,带着他们的记忆,第二天复习这些单词的时候,便能设计单词记忆的比赛。通过比赛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和记忆单词,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斗志,赢的学生也能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在单词记忆熟练之后便能教他们将单词运用到句子中去,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熟悉度,还能完善其对句子的整体语感。

(四)将表演带入教学中更好地渲染气氛

儿童天生喜欢多动,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进入角色较快,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特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演一演,做一做,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上的语言愿望。教师在卡片上写上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模拟卡片上的情景,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体验英语学习中带来的乐趣,将学生更好的一面都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为了使英语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更好的运用,英语的教学应从小学抓起,对小学英语的学习应提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便日后为学习英语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英语的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身陷英语学习的氛围之中,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用直观的形象讲授英语,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辅助学生为主,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下学好英语,让英语变得更贴近生活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5篇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为宗旨,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儿童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改进和调整园本培训工作思路与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实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培训――“国学专场”

本学期,我园结合师德学习,开发了《国学》专题特色培训项目,邀请了温州市知名的国学培训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培训。

第一场:《温州地域文化传统与温州人精神提升》

1月20日晚上,我园邀请了温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董跃武教授在二楼多功能厅为全体教师做了《温州地域文化传统与温州人精神提升》专题讲座。这一次的培训更像是一场家乡温州的文化之旅。董老师从“民间借贷”、“温州模式”入手,让我们更清晰得看到温州的现在,又旁征博引得向我们介绍了温州的地域文化传统,让我们了解了历史长河中温州的过去,温州的成长。两个小时的培训,让大家对家乡的文化历史有了深刻了解,对温州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第二场:《太极、功夫、国学》

3月30日晚,我们邀请了温州武术协会主席、温州大学教授、温州市第三轮拔尖人才,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袁镇谰老师来我园开展论文《太极、功夫、国学》专题讲座。袁老师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的定义出发,让大家了解“太极”一词的含义,他就我国古代几位大家的哲学思想和四书五经中引经据典,将太极的发展史简单呈现,还现场示范太极拳动作要领。袁镇澜教授带领大家走进太极的世界,让老师们接触到老祖宗为大家留下的精华,新儒家积极处世的思想与顺应自然的理论,武学中的仁爱之心,都启示着我们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平衡自身与外界的人和事,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

第三场:《古琴知识及其欣赏讲座》

5月18日、19日,我园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西湖琴社社员,温州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德源先生来我园会议室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古琴知识及其欣赏》的讲座。黄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古琴的起源、构造以及有关的古琴知识。他用一个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古琴不仅仅是华夏正声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想要弹好古琴,要先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曲子中优美的意境,真正做到心物相合、人琴合一。黄先生还为大家亲自弹奏《良宵引》、《鸥鹭忘机》,细腻深刻的琴声、古朴典雅的意境,听得大家如沐春风。老师们在工作之余感受古琴带来的深远意境,同时更感动于黄老师的勤奋和对古琴普及与推广的热衷。

二、心理健康培训――“来自星星的孩子”

4月20日晚上,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李晓燕教授来到温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为我们带来《自闭症儿童识别与教育》专题讲座。李教授从一个提问出发――“你理解或了解的自闭症是怎么样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她多年调查累积的自闭症患儿案例为大家解读自闭症的衡量标准,同时李教授也用了外国关于自闭症的经典电影《雨人》、《自闭历程》中的对白与片段来来说明自闭症儿童具有的典型特征。她用四种不同方法干预下的儿童自闭症案例为引子,告诉大家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该如何科学地干预。这场专业性极强而又非常实用的讲座激起老师们对来自“星星的孩子”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带给老师们关于如何帮助“星星的孩子”的科学指导与梳理,引领老师们架构正确的知识框架,以更好地应对当下复杂的教育情况。

三、技能培训――《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教室是幼儿和教师每天的生活环境,为了提教师们的环境创设能力,美化教师环境,5月9日―10日,我们开展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专题讲座。讲座人为我园许雯蕾老师,现任温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市开明画院副院长职务,我园教研A组合教研B组的老师们参加了培训。许老师从美化班级活动的重要性入手,引发了在座教师的共鸣,然后以世界名画为例,从色调、色彩的基本要素、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几方面从分析创设班级环境的策略,最后以大量班级环境创设照片展馆的图例角度为大家清晰讲解了教室走廊和空间环境布置的技巧。讲座后,教师们对环境创设中许多问题茅塞顿开,特别是运用统一色调布置教室,利用空间梳密布置主题墙,从幼儿视角考虑悬挂物的高低等,本次讲座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常态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组长“领军”教研组,在落实“常规”、“常态”教研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样式的创意教研活动。我们继续一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签到表和研讨实录。每次备课,大家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都要作出阐述和说明,集体备课后,电子教案每月教于组长检查,同时,保证每位老师听评课10节以上一学期交一篇读书心得。

2。教研组创意活动

教研组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意教研活动,比如读书沙龙活动、特色区域创建交流活动、头脑风暴式现场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游戏课程精品课评价研究活动等。这些活动使我园的教研氛围愈加浓郁,在老师们学与思、教与研中达到了经验的共享,既提高了认识又优化了教育行为,既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也分享了生活中的快乐。

3。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之“一课多研”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充分调动教研组的团队力量,更好地促进教学创新,我园于于3月23日、24日开展了《指南》背景下的社会领域“一课多研”园本培训活动。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当下兴趣选出合适的内容,针对活动中的目标定位、环节安排、问题设计、教具投放等问题调整设计。大班段的老师们在活动中启发孩子,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通过竞猜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身边的同伴。中班的老师们则把课堂搬到了机关二幼的“马路上”,模拟真实的情景,帮助幼儿熟悉交通标志,感受做文明司机、行人的快乐。小班段的老师们用各种小游戏让宝宝们了解男孩女孩外表特征,拥有初步的性别意识。保育组老师也带来了《跳房子》,让民间游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虽然教学活动的展示时间很短,但是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凝聚了各个团队的心血,展现了大家多次研讨的结晶。“一课多研”不仅是为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也促进教师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大家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四、“麻花式”培训策略创新

本学期,我们延续“小组主题式”的园本培训模式,依然由组员们一起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本学期以课题为抓手,将教研组和课题组结合,以“麻花式”的交流和学习,开展我园的培训活动。每周三下午的园本培训时间,教研组和课题组针对同一个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真困惑”进行交叉、跟踪式研讨。课题组给教研组提供理论支撑,教研组将实践过程和结果反馈给课题组,课题组进行阶段小结,生成新的实践方案,依次循环,直到问题解决。“麻花式”培训使教研活动更有方向性,也使我园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教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有了更多思维碰撞,语言表述能力、反思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成效与反思

本学期,我园课题《基于社会性游戏的幼儿财商教育实践研究》获得了温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该课题以成为省规划课题立项;
申报到温州市的7个课题有5个立项,其中市规划课题2个,教学研究1个,教师小课题2个。未立项的课题,在教科室的指导和帮助下,也在园内继续进行课题实践活动。

本学期共有5篇文章发表于市以上教育杂志,4月份,朱俏俏老师的《轻轻听我说――爱心小屋的设计》在省级杂志《课程教育研究》发表,《欢乐大操场――幼儿园游戏性早操的编排和应用》在省级杂志《新课程》上发表,胡冲老师的《幼儿园开展食用“自助点心”活动的创意设计》《温州教育》理论专刊发表,《“五要”: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在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发表;
5月份,朱俏俏老师的《拼拼玩,阅兵乐》在《温州教育》上发表。

一学期下来,我园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下学期,我们将克服困难,从实际出发式,创新园本培训模式,开发更实用的培训策略,使教师们在教育教研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多成绩!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6篇

活动建构教学论倡导构建“生命课堂”,强调要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存在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促进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让置身其中的第一个人都体验到幸福和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构心情境体验 为中心的范型。围绕“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崭新的变化,情境教学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颇具生命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巧妙的引言,生动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打破以往常规、单调、机械、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不会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会难以提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果,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情境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导入情境

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五花八门,各显其通,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

(一)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二)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当然导入情境法远不止以上阐述的几点,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广大专家、教师的共同探讨。

课文的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教授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深刻的理解课文,这是所有教师的愿望也是难以达到的境界。由此看来,课堂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二、课堂情境教学

1、让现实生活走进文章,以情动情。

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多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的文章,所以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自己的亲身体验像润滑剂那样,不断加速运转,就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轻松愉快。

2、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还能使不同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语言与文学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

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图片、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4、课堂中形象的“角色”扮演。

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对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而后老师随即指出平时同学们在作业中,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的写话、说话不具体,不完整的毛病,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在名词前加上一些确定具体意思的话,意思会表达的更加具体,句子更加丰富,这种直接形象的教法使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并从“角色”扮演的亲身实践中收获重要信息。

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努力积极探索,创造出适合学生并且富有感情的课堂情境,那么学生便会自主探索,愉快学习。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7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次写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教学青冈卓行的《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质疑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幽默情境。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乐学”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乐学”的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8篇

整个场地布置要全面,可针对不同的策划主题来装饰(酒吧活动主题可参考酒吧适用策划部分的活动),所有的地方和人员都要进行装扮,门口的保安可身着万圣鬼怪服,手拿仿真斧头大刀道具各1套。

所需道具万圣节拉花、万圣鬼叫灯、仿真斧子、鬼服等

魔夜礼品:在前期宣传时就可作为一个宣传点,每个进场的观众均赠送“魔夜礼品”一份。礼品最好是订做的上面标有场子名的小礼物,礼物要与万圣有关联。实在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订做的话,可以送魔鬼指甲、搞怪小玩具等赠品。

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客人,可获得魔鬼拍照的机会,即立拍得活动相片。

将场子里的酒水及食品的名字都改为与万圣有关的名字;或单独提供一张万圣节专用的“万圣酒单”,比如经典的B52轰炸机、血腥玛丽、恶魔子弹等。下面,360演艺网就提供一些适合演艺、酒吧在万圣节推出的最新创意酒水和食品:

1、凝结的血:自制的荔枝ㄠ砻娴紊弦徊阊芰艿牟葺矗锩娣湃爰缚庞扇硖侵瞥傻目墒秤梦硌莱荨

2、女巫的绿色眼泪:由芒果汁、橙汁及柠檬水混合而成的绿色粘稠饮品上面漂浮着一只小蜘蛛形状巧克力。

3、吸血鬼的鼻涕:看起来呈混浊绿色的由Malibu渚啤⒚⒐亍⒊戎安ぢ苤髦贫梢仙系阕阂惶趺嫒硖恰

4、凯莉被诅咒的童年:血红色饮料,所需材料为Malibu渚啤⑹窬啤⒉ぢ苤靶『燧

5、地狱烈火:法国茴香酒和塔巴斯科辣沙司调制而成,酒性很烈,喝起来嗓子如同着火一般,有人说那感觉就像用甘草管把辣椒粉吸到了嗓子里。

6、血洗东京:眼珠子漂浮在血上的"汤(罗宋汤)。

7、深夜棺影:棺材形状的面包内盛载精心挑选的巴西猪背肋骨,背肋骨涂上烧烤酱汁腌料烤制而成,最后插上牙签或饼干做的十字架,淋上草莓酱。

8、月夜蝙蝠:蛋挞配合f咕粉做成蝙蝠图案,黄色的蛋挞搭配巧克力色的蝙蝠,别有一番意境!

9、万圣南瓜盅:黄金瓜做成万圣南瓜怪造型,里面塞入各色水果球,淋上沙拉。南瓜嘴巴处可倒上一些番茄酱,感觉像是个在吐血的南瓜。

10、恶鬼的零食盘:一盘零食,里面有毛毛虫软糖、眼珠子果冻、假牙造型的软糖、十字架饼干等等。

11、食人狂的厨房(Q版):红色圣女果内插入骨头状的小糖,使其看起来像是一个Q版的鸡腿状。盘内点缀其他万圣小饰品。

12、血爆脑浆:日本豆腐的做法烹制出嫩豆腐(没有条件现做的场子购买现成的豆腐脑也可),上面淋上红色的草莓酱或番茄酱,可以放在南瓜盅里,也可以放在面包做的“棺材盒”里,甚至可以放到锯开一半的塑料模特头里。

13、人肉叉烧包:一盘普通烧卖,盘内用一层番茄酱铺底,上面点缀蛆状橡皮糖。

其他万圣节创意酒水、食品:血液棒棒糖、万圣节虫子菜、万圣节人头蛋糕、木乃伊面条、骷髅头面包

注意:饮品和食物上方的装饰也要够“恐怖”哦,可以用一些小金桔雕刻为黄色南瓜样式,插上万圣图案的黑色小装饰纸伞、海盗旗等。

互动小游戏:

1、挖南瓜比赛:

现场的观众可举手报名参加这次活动,也可选择本场消费在XX以上的有资格参加活动。报名的客人可通过猜宝箱的方式领取挖南瓜的器具(根据参赛人数准备几个宝箱,里面放上不同的器具):有橡胶手套、小勺、小木棍(有粗有细)、牙签、小碗等。搞笑的一点就是在这个道具的领取上,每个客人要在猜完宝箱后自己亲手在现场拿出道具展示给观众,有人拿到不错的勺子、小棍,有人则拿到比南瓜直径还粗的棍子,或者牙签等,台下的观众看到就会捧腹大笑。接下来参赛者每人可领到一只大黄金瓜(事先切开最上面的1/4处),在固定的时间里,看谁先将南瓜挖干净。(抽到小器具的参赛者就只能用手来挖南瓜,现场非常可笑)

2、万圣贪吃鬼:

从观众中挑选10名参与活动,比赛吃南瓜,事先准备一些蒸好的南瓜,切瓣儿,像平时西瓜切出的那样大一瓣即可,共准备50瓣儿,每人5瓣儿,看谁先吃完,挑选出前3名颁奖。前三名可以安排由漂亮的DS为其擦嘴巴作为奖励。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9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次写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教学青冈卓行的《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质疑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幽默情境。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

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乐学”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乐学”的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10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里。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组织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带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卡罗纳》一文。在讲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前,可先介绍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卡罗纳》。进一步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学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课文中“关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带着一种情感需求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过程中去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三.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语文学习的物质外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感情朗读又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
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经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不愿张口,或张口就错,这样的朗读是不能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创造灵活多样的朗读情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演读配合

所谓“演读配合”其一就是要边读边演,通过表演简单的舞蹈、舞台动作,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会,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一般适用于童话教学。其二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即《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等课文。小学生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学生在课本剧的情景影响下,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音乐情景朗读法。

我国传统文学常与音乐交融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气势磅礴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观潮》一课时,配上一段时而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会让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现出来。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想象情景朗读法。

“想象情景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适合情景^对`话式、童话式和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如:《鸟的天堂》等课文。

四.层层设疑创设竞争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层层设疑,创设一种探讨问题的情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问题难度需适,过易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不能从中体会思维活动所带来的愉悦;
而过难的问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完一篇短文,学完几首唐诗,不防用三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看谁记得最快,最好。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不防故意出一个关键性错误,以引起争论,使学生在争辩中更好地理解课文。这种竞争。能使学生的思维运转到最佳状态,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第11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次写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教学青冈卓行的《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质疑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幽默情境。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后给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

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乐学”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乐学”的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情景 教学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11篇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推荐11篇) 情景教学感悟心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免费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