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文档网>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发表时间:2023-07-02 16: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1、根据下面的诗歌材料,回答

开元盛世歌:开元盛世真繁荣,粟稻为主茶盛行。水利筒车曲辕犁,浇地垦荒粮食丰。丝织行业技艺高,清白三彩最有名。唐都长安百万家,四方交往乐盈盈。

(1)、《开元盛世歌》体现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加、新农具的广泛使用)、手工业的发展(丝织技术、制瓷业)、商业的繁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2)、分析唐朝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唐朝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努力,出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

2、西汉前期和唐朝前期呈现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试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提倡节约;
人民辛勤劳动等。

3、比较中国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政治制度的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以大一统为特色;
西欧则是层层分封,中央权力微弱,教会拥有极大的权势。

4、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是什么?由谁传到欧洲的?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它们的出现怎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三大发明分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重要作用。罗盘针传入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条件。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西欧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这些最终都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火药广泛应用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火药武器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指南针的方面,提高了人类航海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的导航。

5、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管仲这样的贤才

6、战争与和平交融这两种文明的传播方式你更赞同哪种,为什么? 答: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更有利.因为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血腥的暴力冲突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资上的巨大的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接受的,而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却是比废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更新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无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人类的和平交往活动都占绝大部分比重.

7、商鞅在变法前的取信于民的故事的意义和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答:取信于民的作用: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水以及评价:

答:三点四段五水:指的是涿郡、余杭和洛阳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

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9、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清明统治时期。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10、列举中国封建社会实现大一统的时代。秦、汉、隋、唐、元、明、清

11、列举四位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张骞 玄奘 鉴真 马可·波罗

12、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的?

边境贸易 迁徙杂居 官府和亲 冲突战争

13、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反映?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这些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地主阶级,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战国时,这种封建生产关系已居社会主导地位。这种社会变革在政治上、思想上也有突出的反映。

在政治上:新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典型的。在思想上: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一些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对社会变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四次大统一是指:

①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社会激烈变动的局面;

②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③ 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结束了唐朝以后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了“春秋无义战”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就是指的这些诸侯争霸的战争。说它“无义战”,是因为春秋争霸战争,迫使交战地区人民逃离家乡。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战争时期,都是奴隶主为自身利益,争夺土地、人民而战,牺牲了广大人民利益。所以不管对哪一方,都是不正义的战争。

从另一角度上讲,诸侯争霸,各国竞相改革,发展生产,而且战争本身使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减少,而战争使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结束并立局面的进程。从这点讲,它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义战”作用。

1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这是根本原因,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和著述盛行,为个人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便利,第三,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7、唐朝出现了三个清明时期,请分析其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共同原因是任用贤才

18、在过春节中感悟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重视亲情,向往团圆。

19、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带有哪些唐宋遗风?

重教育、重学历、重考试,这颇有唐宋科举制的遗风。

20、推恩令的作用: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国割据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中央集权,加

强政治上的统一。

21、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了人才。

22、玄奘和鉴真共同的功绩在于他们都传播了佛教教义;
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且让唐人了解天竺的历史、地理等情况,鉴真则是将佛教传播到日本,并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播到日本,造福了日本人民。

23、春秋主要争夺霸主,战国时期主要意在灭掉各国,统一天下。

24、中华文明的特点:在多民族的交融中,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多元一体,兼

容并蓄。到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处于世界文明的巅峰。

25、东周也称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26、宋元时期的重要标志: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27、宋代的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原因:科举进一步完善,统治者重视文人

28、下列属于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有:

①春秋时期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②西汉时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③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加强了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④自东汉三国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向内地迁徒,同时,由于战乱、灾害等各种因素,北方人民也纷纷迁徒到江南各地。⑤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⑥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⑦宋元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⑧ 汉唐朝时的和亲政策及汉朝互市的开通都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换一题目:从西周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与交往主要有哪几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和融合;

两汉时期汉族和匈奴等民族的交往;

东汉末期开始少数民族内迁及与汉族融合,隋唐时期,汉族和周边各族往来密切;

元代是民族融合高峰期,产生了新的民族“回族

29、过中国春节(传统节日)的原因(意义):因为他们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加强中华民族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0、元代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外贸易繁荣(瓷器、茶叶)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 中外人员和民族融合达到高峰伊斯兰教, 基督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第一、二、三单元内容补充: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面貌则同现代人基本一样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3、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4、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为什么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族人文初祖)(p17-18)

1. 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联盟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2。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5、我们为什么要拜谒黄帝陵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对同根同源的祖先的拜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内在凝聚力

6、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文物古迹

1、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

2、加强文保宣传,增强人们文物保护意识

7、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p26)自我测评第一题

8、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邻近大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温和,土地肥沃,利

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定居和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9、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如,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p34-35)

10、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在古代埃及阿蒙神成为王国的保护神。

古埃及科学上成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这种历法)。

11、四大古文明中哪些成果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p43 自我测评第一题)

1. 古埃及的历法2. 西亚的星期制度3. 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4. 西亚的60进位法5. 古埃及的几何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的解剖学;
中国的文字等;
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12、雅典民主制(p51-52)

产生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
① 公民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 “五百人议事会”;
——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物

③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关

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

评价:具有两重性:积极方面,它可以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积极的参政议政;
从消极的方面看(局

限性),这一民主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p61-63)

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p64)自我测评第三题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大隐镇中心学校 俞丹培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在上学年的基础上,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更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在我执教的公开课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历史与社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得到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无论今后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个班的教学工作,转眼一年已经结束,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4、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做到综合运用。2、教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转化的力度不够。

5、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6、教学反思不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

三、今后努力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维,良好的心态。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
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八年级社会、政治备课组计划

遂昌第三中学朱丽英

本学期八年级社会、政治备课组,将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常规,从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我组全体教师将继续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一、教师基本情况

本年级组共有8位教师,其中蓝宗清、朱丽英、胡友华、龚林云、雷水凤五位任教历史与社会;
朱慧、单力丽、程鹏飞任教思想政治。

二、备课组建设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全组成员都把参加政治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师德的重要环节,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专著,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以及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组每学期专题学习确保在三次以上,如:学习《关于“少讲多学重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关素质教育的十个问题》、《关于“备课、上课、作业的几点要求》等。

3规范备课组常规。进一步完善备课组细则,充分调动教研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使教研组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各自特色。

4,加强备课制度。关注时政热点,落实常规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继续坚持集体备课,每周的星期四上午我们政治教师都要集中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努力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自身特点,我们在平时的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首先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脑到、口到”,所谓眼到就是要求每位教师平时多关注时政热点,多上网、多看报,注意收集相关材料、相关信息,反对因循守旧,反对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本习题闯天下,反对这种形式的“以不变应万变”;
所谓手到就是要求教师在看到典型的符合教材需要的材料时要把

它收集起来,通过下载打印、复印的方式,反对看过之后一笑了之,看过就扔;
所谓脑到就是要求教师在看过之后要思考,典型材料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挖掘的深度,要服务于教材,服务于课堂教学,反对哗众取宠,搞形式主义;
所谓口到就是要求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中要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大家集体讨论,多角度的来剖析材料,集思广益,拓宽了我们教师的视野,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发挥集体的智慧,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臭皮匠,而不是诸葛亮;
我们坚持团体作战,反对好莱坞式的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按教时备课,不仅备教学内容,而且也备学生。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通过集体备课、说教材、阶段分析、复习研究等环节共同讨论教学疑难点和相应措施,既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5,组织有目的的教学研究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一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认真组织好观摩课,合格课、示范课、优质课活动。增大观摩课分值,组成听评课小组,督促广大教师每学期至少出示一节高质量的观摩课;
同时,加强指导,争取使每位教师的课都上成合格课、优质课。

6、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辅优补差工作。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一些可反复使用的课件。我组成员中,有不少老师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还会制作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耗时长,这需要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既保持课件的新鲜度,也使得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真正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8、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推进学校课改,鼓励本组成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只局限于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也可根据学生、教师的兴趣进行开发。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科特点,可适当的开展建国60周年征文比赛、或者也可组织一次读图竞赛等。

总之,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营造“团结、奋进、文明、创新”的组风。

推荐访问:八年级 教育教学工作 历史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 2023年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 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免费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