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文档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2023年度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7篇

2023年度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7篇

发表时间:2023-07-10 12: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翻开《我教小学数学》一书,那一身娇艳的桃红,蕴藏着内敛的沉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也许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红去唤醒了学生紧闭的心灵,用那一份沉静去摒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7篇

篇1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翻开《我教小学数学》一书,那一身娇艳的桃红,蕴藏着内敛的沉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也许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红去唤醒了学生紧闭的心灵,用那一份沉静去摒弃了学生喧闹的浮躁。她以一个数学名师的形象闻名中外。当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后,感受颇深。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两大部分,记载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走的是一条既平凡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之路,她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我兴奋不已,更是激发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讲台,就应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应深情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

第一篇《以爱育爱》似乎和数学学科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以大量篇幅来表述,李校长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整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李校长把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着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
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章;
才会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用“爱”教“会”》……在李老师的笔下,透出了浓浓的爱生之意;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能者,充满着自信。她对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和对每个学生的真诚的情与爱,那具有时代的强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断地寻找着自己与她的差距,努力地从中寻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爱,对所教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必然表现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李老师认为,“以会教会”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活动;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快地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这与我们学校现在所倡导的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那么地吻合。“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恐怕是目前每一个教师最时髦的教学目标了。我们教师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这些学生们的身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是什么?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这样一件事,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学期期末六年级数学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一件商品降价10%。请你写出等量关系。有学生这样写:现价+降低的价钱=原价。阅卷教师毫不犹豫地打上了叉号,究其原因:标准答案是原价×(1—10%)=现价。对此结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争,我认为,这道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么想了。为什么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却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岂不是空话一句吗?要学生会创新,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和教案。细细研读每一节课,每一个教案,她都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的。从课堂实录上,可以看到,李老师上课时,讲究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练习,教学中形成了发现矛盾、进行探讨、加深理解、恰当运用的局面,学生觉得又主动、又生动、又活泼。

总之,《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是一本体现时代强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实意,富有个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都很强的来自教学第一线的著作,是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对教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爱的真实感受。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
强人,之所以成为强人,必有过人的强处。我们是普通的教师,普通的人,所以,我们一直都不太阅读名师,不太接近强人。当我们一旦走进名师,与强者为伍的时候,我们起码是半个名师,半个强者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愿大家与我一起共享。

篇2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的读后感范文

近期,全市在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掀起了一次“读名著、学名师”的热潮。学习名师,我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并认真拜读了李烈老师所著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

其实,我想学习了解数学名师李烈,其实最初源于一次遗憾。那是我几年前赴武汉参加全国数学研讨会,会议本来安排有李烈老师的一节教学观摩课,由于李烈老师有事没能来,最终我错过了一次现场聆听和学习李烈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但是,会后我认真看了李烈老师观摩课的教学实录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师课堂实录中所表现出来的挖掘细节、追求完美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她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学演示,而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学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当然,现在的我也很幸运,通过拜读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我自感收获多多,感动多多。这本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列举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实录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李烈老师认为,正是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才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两者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
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对老师的爱。李烈老师还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这本书的许多小标题,我认为富有个性,它不同于一般书中的章、节标题,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具体,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对每一条经验,作者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她的具体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强,因此读后感到好学、好用。读了李烈老师的这本书,我体会到: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数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把“爱”与“会”融合在一起时,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很好地去爱学习、爱生活。

篇3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的读后感

《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是特级教师李烈校长写的,是一部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研读、思考,无不让自己的眼晴一亮,在李老师的笔下,数学尽情的绽放着它独有的魅力,处处都是让我们学习、让我们思考的地方和思想。

书中共有三部分:

第一篇:以爱育爱。李老师谈到让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谈到“爱”中同样融会着教师的责任与技巧,宽严相济,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以会教会。李老师眼中的数学是基于“学生”的数学,她倡导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要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激发思考,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深刻思考,感受数学学科的真义与魅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这部分主要收录了《数的整除》、《循环小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五篇教学实录或教案。从实录中可以感觉到李老师课堂的精彩,从教案中可以体会到李老师对一节课思考的深刻。

让我深记的一句话: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注意到一般教师所注意不到的现象,即使是在无意中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在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他的课上得多么精彩,也不是他多么的追求进步。而在于这位教师的心里是不是真正的装着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善待孩子,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富有热情和人情味的教师。

令人欣赏的一个做法:学生作业本的使用,李老师是这样要求的: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要求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李老师这样做的理由是:一是比较省事,再是减少眼睛疲劳,另外还便于自己检查错误原因。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孩子会经常出现计算性的错误,很多都是“无据可查”,现在想来,关键还在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缺少一种充满爱意的严格要求。像李老师这样,严格抓作业本的使用,创造性的使用作业本,不仅仅是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能够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

《我教小学数学》真是受益匪浅!

篇4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近期,全市在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掀起了一次“读名著、学名师”的热潮。学习名师,我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并认真拜读了李烈老师所著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

其实,我想学习了解数学名师李烈,其实最初源于一次遗憾。那是我几年前赴武汉参加全国数学研讨会,会议本来安排有李烈老师的一节教学观摩课,由于李烈老师有事没能来,最终我错过了一次现场聆听和学习李烈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但是,会后我认真看了李烈老师观摩课的教学实录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师课堂实录中所表现出来的挖掘细节、追求完美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她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学演示,而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学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当然,现在的我也很幸运,通过拜读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我自感收获多多,感动多多。这本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列举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实录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李烈老师认为,正是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才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两者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
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对老师的爱。李烈老师还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这本书的许多小标题,我认为富有个性,它不同于一般书中的章、节标题,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具体,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对每一条经验,作者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她的具体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强,因此读后感到好学、好用。读了李烈老师的这本书,我体会到: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数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把“爱”与“会”融合在一起时,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很好地去爱学习、爱生活。

篇5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的读后感

翻开《我教小学数学》一书,那一身娇艳的桃红,蕴藏着内敛的沉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也许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红去唤醒了学生紧闭的心灵,用那一份沉静去摒弃了学生喧闹的浮躁。她以一个数学名师的形象闻名中外。当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后,感受颇深。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两大部分,记载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走的是一条既平凡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之路,她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我兴奋不已,更是激发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讲台,就应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应深情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

第一篇《以爱育爱》似乎和数学学科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以大量篇幅来表述,李校长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整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李校长把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着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
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章;
才会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用“爱”教“会”》……在李老师的笔下,透出了浓浓的爱生之意;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能者,充满着自信。她对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和对每个学生的真诚的情与爱,那具有时代的强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断地寻找着自己与她的差距,努力地从中寻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爱,对所教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必然表现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李老师认为,“以会教会”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活动;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快地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这与我们学校现在所倡导的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那么地吻合。“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恐怕是目前每一个教师最时髦的教学目标了。我们教师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这些学生们的身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是什么?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这样一件事,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学期期末六年级数学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一件商品降价10%。请你写出等量关系。有学生这样写:现价+降低的价钱=原价。阅卷教师毫不犹豫地打上了叉号,究其原因:标准答案是原价×(1—10%)=现价。对此结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争,我认为,这道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么想了。为什么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却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岂不是空话一句吗?要学生会创新,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和教案。细细研读每一节课,每一个教案,她都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的。从课堂实录上,可以看到,李老师上课时,讲究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练习,教学中形成了发现矛盾、进行探讨、加深理解、恰当运用的局面,学生觉得又主动、又生动、又活泼。

总之,《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是一本体现时代强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实意,富有个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都很强的来自教学第一线的著作,是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对教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爱的真实感受。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
强人,之所以成为强人,必有他(她)过人的强处。我们是普通的教师,普通的人,所以,我们一直都不太阅读名师,不太接近强人。当我们一旦走进名师,与强者为伍的时候,我们起码是半个名师,半个强者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愿大家与我一起共享。

篇6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

翻开《我教小学数学》一书,那一身娇艳的桃红,蕴藏着内敛的沉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也许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红去唤醒了学生紧闭的心灵,用那一份沉静去摒弃了学生喧闹的浮躁。她以一个数学名师的形象闻名中外。当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后,感受颇深。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两大部分,记载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走的是一条既平凡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之路,她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我兴奋不已,更是激发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讲台,就应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应深情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

第一篇《以爱育爱》似乎和数学学科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以大量篇幅来表述,李校长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整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李校长把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着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
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章;
才会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用“爱”教“会”》……在李老师的笔下,透出了浓浓的爱生之意;
在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能者,充满着自信。她对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和对每个学生的真诚的情与爱,那具有时代的强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断地寻找着自己与她的差距,努力地从中寻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教师对事业的爱,对所教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必然表现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李老师认为,“以会教会”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活动;
“以会教会”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快地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这与我们学校现在所倡导的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那么地吻合。“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恐怕是目前每一个教师最时髦的教学目标了。我们教师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这些学生们的身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是什么?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这样一件事,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学期期末六年级数学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一件商品降价10%。请你写出等量关系。有学生这样写:现价+降低的价钱=原价。阅卷教师毫不犹豫地打上了叉号,究其原因:标准答案是原价×(1—10%)=现价。对此结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争,我认为,这道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么想了。为什么一定要用“标准答案”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却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岂不是空话一句吗?要学生会创新,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和教案。细细研读每一节课,每一个教案,她都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的。从课堂实录上,可以看到,李老师上课时,讲究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练习,教学中形成了发现矛盾、进行探讨、加深理解、恰当运用的局面,学生觉得又主动、又生动、又活泼。

总之,《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是一本体现时代强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实意,富有个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都很强的来自教学第一线的著作,是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对教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爱的真实感受。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
强人,之所以成为强人,必有他(她)过人的强处。我们是普通的教师,普通的人,所以,我们一直都不太阅读名师,不太接近强人。当我们一旦走进名师,与强者为伍的时候,我们起码是半个名师,半个强者了。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愿大家与我一起共享。

篇7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的读后感

近期,全市在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掀起了一次“读名著、学名师”的热潮。学习名师,我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并认真拜读了李烈老师所著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

其实,我想学习了解数学名师李烈,其实最初源于一次遗憾。那是我几年前赴武汉参加全国数学研讨会,会议本来安排有李烈老师的一节教学观摩课,由于李烈老师有事没能来,最终我错过了一次现场聆听和学习李烈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但是,会后我认真看了李烈老师观摩课的教学实录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师课堂实录中所表现出来的挖掘细节、追求完美的教学风格所吸引,她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学演示,而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学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当然,现在的"我也很幸运,通过拜读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我自感收获多多,感动多多。这本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列举了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实录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李烈老师认为,正是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才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两者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
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更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对老师的爱。李烈老师还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这本书的许多小标题,我认为富有个性,它不同于一般书中的章、节标题,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具体,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对每一条经验,作者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她的具体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强,因此读后感到好学、好用。读了李烈老师的这本书,我体会到: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数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把“爱”与“会”融合在一起时,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很好地去爱学习、爱生活。

推荐访问:读后感 小学数学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7篇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精选7篇) 《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 免费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3004171号-6